国家级网络精品课: 《环境监测》
 
  本课程的适用对象为环境工程专业的网络教育专科学生,针对成人学生存在的学习基础差、对知识的把握能力差,学习时间分散、学习条件不确定等问题,本课程在设计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教育思想或理念是:

    1.教学内容一体化设计,形成学习、训练、应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。

  针对成人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,一体化开发和配置教学资源。在课程设计上,将课程内容按照“课程导学→理论学习→课程实验→第二课堂→评价”的纵向路径进行一体化组织与设计,划分为“理论教学”、“实验教学”、“第二课堂”三个主要模块。理论教学侧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,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对相关过程的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,“第二课堂”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。三个模块紧密联系,以知识掌握和应用为导向逐步推进,帮助学生较好的获取系统性知识,形成整体概念。

  2.注重学习引导,强化学习过程,促进有效学习发生。

 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,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,导、助、促相结合,分解教学目标,划分学习阶段,配置学习资源,组织学习活动,及时进行学习指导,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,逐步达到培养目标要求。对教学内容按照“导、学、练、测、评”一体化设计,在每个学习单元设置相应的“导言”及引领式学习活动,并与学习支持服务相结合,对学生自学过程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,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。如安排辅导答疑、阶段学习总结点评、组织小组协作学习、话题讨论等。

  3.以应用为导向,强化技能技巧训练,培养学以致用能力。

  根据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,从知识与技能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,构建应用导向的教学脉络。本着课堂讲授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原则,强调理论联系实际,使学生通过学习,不仅能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,而且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。通过“案例教学”,展现实践操作过程,进行实践操作方法训练,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理论知识,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另外,通过系列化的拓展资源,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,并树立保护环境、治理环境的责任意识。
  
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基础概念、基本理论、基本方法,学会对水和大气、土壤等进行污染调查、采样、布点和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方法,掌握分析监测的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,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。

课程目标

  本课程的目标为: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、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,在环境监测技术方面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,提高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实际分析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    选取内容与学习资源建设的原则

  (1)理论与实践并重,分层次选取教学内容

  基于成人学习特点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,按照“理论教学”、“实验教学”、“第二课堂”三个层次选取教学内容,以知识点为单元组织课程教学,实现教学内容、表现形式与教学手段的统一。

  (2)学习资源建设的原则

 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:一是依据教学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,按照教学环节配置开发课程资源;二是根据内容表现需要,选择恰当的媒体形式呈现内容;三是根据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不同,建设多种媒体形式的立体化学习资源。

    学习活动的设计

  本课程基于“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,远程导、促、助学为辅”的混合式教学模式,规划教学过程。基于“检验阶段学习效果、导引学习过程、解答疑问、促进知识掌握”的目的组织学习活动,提供导学、助学、促学服务,对学生自学过程有指导、有监督、有反馈。例如:在学习完课程理论知识的第二、三章之后,进行“地表水质量监测实例”、“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实例”的习,并指导学习中心组织现场实践活动,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,培养实践操作能力。